課後測驗
題目
1. 針對毛思迪(Steven W. Mosher)事件的始末,以下描述何者錯誤?
(1)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史丹福大學提出訴願,指控毛思迪在中國有不當行賄以及違法偷運古錢幣出境的行為。
(2)此事件導致博士班研究生毛思迪被開除學籍。
(3)毛思迪當時於中國東北進行博士論文的田野調查。
(4)毛思迪曾在臺灣的一份雙周刊 (《時報雜誌》5月前號)上,以Westley為名,出版關及中國一胎化政策下之農村景況文章,並附上相關的照片。
2. 針對毛思迪(Steven W. Mosher)事件的始末,以下描述何者正確?
(1)史丹福大學對毛思迪的裁決受到學術界一致認可,沒有爭議。
(2)史丹福大學的文理學院審查此案件時,並不認為毛思迪的行為違反研究倫理。
(3)從事件可以得知,研究倫理的最高指導原則是維護被研究者/報導人/研究參與者之權益。
(4)毛思迪的研究行為如果是在中國政府的允許之下,就不會有問題。
3. 關於毛思迪(Steven W. Mosher)事件的各方立場,以下描述何者錯誤?
(1)此事件中,中國關注的是毛思迪闖禁區,運古物,行賄人,以及偷帶助理入境等等,並無涉及特定中國人民群體因毛氏的研究而受害之事。
(2)毛思迪完全否認指控,並主張他主要係揭櫫共產黨一胎化政策下中國農村居民的現狀;此現象完全合於事實,且不僅沒有對村民不敬,反而伸張了人民苦痛。
(3)此事件中,史丹福大學開除毛思迪的學籍,但卻不公開調查報告的原因是要避免村民處於危險情境。
(4)毛思迪被開除學籍,完全是因為其違反學術倫理,沒有政治因素介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