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術誠信的基本概念
本單元將談論什麼是學術誠信,此議題為何重要?讓我們先看看以下新聞案例。
案例一:
2016年6月,文化大學美術系於台北松菸舉辦畢業展,其中一位學生的作品,涉抄襲知名日本繪師秋赤音的漫畫,引發爭議。文化大學發布聲明表示,該校藝術學院已召開院務會議,通過該生須另提作品重審,審查通過才能畢業;至於該生未能尊重著作權一事,也將依照學生獎懲規定給予適切處分。(2017/4/6,引自2016/6/14,生活中心/台北報導,蘋果即時)
案例二:
2015年6月,南部某科技大學一名學生於英文期末考時,因想罩球隊隊友,偷偷用手機拍下答案,LINE給隊友群組,卻忘了球隊的輔導老師也是群組一員,該老師氣得狠狠教訓他一番,並把對話上傳臉書,將其蠢事公開,做為對該學生的懲罰。(2017/4/6,引自2015/6/24,生活/南投報導,自由時報)
學術誠信(Academic Integrity)作為「發現知識、藝術創作、獨立研究以及有意義的協同合作的基礎」(Harvard University, 2019),無論是學生、教師、研究人員等應該堅持遵守學術誠信的原則。國際學術誠信中心(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, 2021)將學術倫理定義為「即使在逆境或困難中,仍然能夠堅持誠實、信任、公平、尊重、責任、勇氣六項基本價值觀的承諾」,基於此六項核心價值觀所產生的行為,正是使得學術環境更能精進成長的主要因素。許多國內外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、哈佛大學、香港大學等亦根據此六項核心價值提出屬於該校的學術誠信規範,期望所有人皆能遵守其規範,共同維護良好的學術環境。(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Integrity, 2021;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2016; UK Research Integrity Office, 2009)
六項核心價值觀,包括:
- 誠實 Honesty — 透過在學習、教學、研究和服務中堅持知識和個人誠實追求真理和知識。
- 信任 Trust — 培養互相信任的氛圍,鼓勵自由交流思想,使所有人能夠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。
- 公平 Fairness — 建立明確的標準、慣例和程序,在學生、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互動中體現公平公正。
- 尊重 Respect — 認識到參與式學習過程的自然屬性,尊重各種各樣的意見和想法。
- 責任 Responsibility — 提倡個人責任,面對不法行為時要有所行動。
- 勇氣 Courage — 除了上述五項核心價值觀,更要將這些價值觀轉化為行動,當面對壓力和逆境時,應該勇敢地面對,而這些都是需要決心、承諾與勇氣。

「學術誠信」對於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許多知名大學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認為「誠實是好的研究行為之基礎Honesty is the foundation of good academic work」(MIT, 2016);抑或是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認為「學術誠信是大學成功發展的基礎Academic integ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success」(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, n.d.)。由此可見,國內外大學皆要求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須遵守學術誠信的原則,保持正直與誠實的態度,甚至應將學術誠信視為自身的責任,隨時隨地提醒自己應對所有的學術行為負責。